话题很随意,没有特定的指向,基本属于信马由缰的个见,说说而已。
对一座城的印象,当然走马观花不能有太多的感受,只是肤浅的直观而已,所以,不应合别人的胃口,就说自己的感觉。
今天这个话题,说是四川的成都。
这是一座捆绑了我少年记忆的城市,记忆应当从1974年开始,当我从北方的大连跟随着二哥一路绿皮火车数千公里来到这里的时候,不仅仅是陌生,更多的是新奇。
知道了都江堰,知道了青城山,知道了**,知道了……
44年后的2018年,我再一次踏上这片我熟悉却陌生的土地,先去了算是它的卫星城的小城资阳,然后,在成都呆了一周的时间。没有了儿时的新鲜和懵懂,却也不算老态龙钟。
新成都让我眼花缭乱,让我目不暇接,也让我发自内心的惊叹。时间是改变一切的**,但更多的是无数的**们联袂的结果。
嗅觉里能感受到天府之国麻辣的滋味,味蕾里更是不绝它的清香回味。
不掩饰,真的很喜欢这座城。喜欢它的安逸自在,喜欢它的热烈奔放,更喜欢它交织在昨天和今天的历史足迹里的每一步。
去了青城山,去了都江堰,去了锦里,去了**,去了杜甫草堂,去了宽窄巷子,去了春熙路,确切的说就住在春熙路。人流如织的成都,似乎每一个映入眼帘的都是安逸都是轻松。
尽管宽窄巷子充斥了太多的商业味道,但它依旧是宽窄巷子。
杜甫草堂静谧幽深,每一步似乎都能感受到一些东西,每一处景观背后都是历史的凝聚,都是岁月的影子。就算这已经真的不是那个叹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代了,但是,诗人的胸怀依旧滚烫。
相比较,我更喜欢锦里,尽管它的商业味道也不差。
去都江堰,青城山是既定的目标,尽管到了成都就感冒了,但是依旧没影响我的脚步。
在都江堰看到很多那场惨烈的汶川地震后的痕迹,十年过去,并没有被抹平。
我去的是青城的后山,我觉得自古青城幽的说辞毫不夸张。人间三月天,青城更葱茏。先是去了都江堰那个最高点的庙宇,可以俯瞰成都平原大地,远望就是龙门山脉,2008汶川地震的核心区,那地方应当是映秀镇,依稀能见。再远看到了是雪山,那就是西岭雪山了。
都江堰的清澈之水,一路弯曲进入成都平原,有如玉带环绕,美景美不胜收。
因为感冒体能的原因,我在青城后山没走太远,寻了一家茶屋,要了一壶竹叶青,淡淡的茶香,沁了心脾。
春熙路的热闹是很难用语言形容的,像一个万花筒,不断幻变出各种惊奇。
我无意给成都唱赞歌,但是,它确实值得歌赞。
川人的生活心态,自己有两个字形容,那就是:安逸。
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当然,在成都的日子里,每每经过一些饭店,或者小吃摊位的时候,有一种东西让我有点瞠目,那就是各色味道的兔子头。看着那一排排,一罗罗呲牙瞪眼,死不瞑目的兔子头,我真心不敢去问津。
在成都的日子里,我还报了一个短途团,去了剑门关和阆中。也是值得一说的地方,先搁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