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编辑部昨天发布 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 北京晚报 | 2024年01月04日
■ “宇宙飞船”误为“航天飞机”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在相关报道中,有媒体将神舟十七号称为“航天飞机”。神舟十七号不是“航天飞机”,而是“宇宙飞船”。
■ 误称“支原体”为病毒 2023年秋冬,支原体肺炎高发。不少人因为支原体引起肺炎而称之为“支原体病毒”。其实,“支原体”既不是病毒,也不是病菌,而是微生物的一种。
■ 误把“土耳其”当成**国家 2023年巴以冲突升级,有媒体在报道中,误将土耳其归入**国家。**国家一般指国民以**民族为主的国家,**民族以通用语为**语而得名。土耳其绝大多数国民是土耳其人,以土耳其语为通用语。土耳其不属于**国家。
■ “多巴胺”的“胺”误读为ān 2023年,色彩鲜艳的“多巴胺穿搭”成了时尚潮流,“多巴胺”也引申出“快乐因子”的含义,成为流行语,广泛使用。“多巴胺”的“胺”经常被误读为ān,其实正确读音是àn。
■ “卡脖子”的“卡”误读为kǎ 近些年,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卡脖子”频频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卡脖子”的“卡”常被误读为kǎ,正确读音是qiǎ。“卡脖子”是用双手掐住别人的脖子,多比喻抓住要害,置对方于死地。读kǎ时,为音译用字,多用于外来词,如卡片、卡通、卡车、卡介苗等。
■ “账号”误为“帐号” 生活中,许多网站和手机应用软件都将“账号”误为“帐号”。古汉语中,“帐”可通“账”。但是,2001年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二字有明确分工。“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帐”专表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表示用户识别码时,“账号”才是正确词形。
■ “蹿红”误为“窜红” 媒体常称某部作品的迅速走红为“窜红”,其实应作“蹿红”。“蹿”读cuān,指快速向上或向前跳跃,如“身子向上一蹿”。“蹿红”指迅速走红,多用于演艺界、体育界等。而“窜”读cuàn,本义为藏匿。现常指乱跑、乱逃,多用于匪徒、敌军、兽类等,如“抱头鼠窜”。
■ “下军令”误为“下军令状” 2023年俄乌局势持续紧张。在相关报道中,常出现“军令状”一词,如“乌克兰总统下达军令状,敦促乌军加快反攻”。其中“下达军令状”有误。“军令”指军事命令;而“状”作为文体的一种,指向上级陈述意见或事实的文书。上级向下级下达命令应称“下军令”,而非“下军令状”。
■ 误让岳飞自称“鹏举” 电影《满江红》于2023年年初上映,反响不俗。其中,岳飞亲笔留下遗言,开头是:“鹏举绝笔,以明心迹。”实际上,岳飞是不可能自称“鹏举”的。鹏举是岳飞的表字。“表字”是旧时成年人在本名以外另起的与本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别名,也说“字”。字通常是平辈或晚辈对某人的称呼,以表示尊重或亲近,用于他人称自己,不可自称。
■ 误称白居易修建“白堤” 2023年9月至10月,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的各种人文胜景一时广受关注。不少文章和报道中称,白堤是白居易修建的。其实,白堤在白居易到杭州之前就已存在。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曾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赞颂其风光,后人为纪念白居易将此堤命名为白堤。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