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5-9-6 13:41 编辑
当年有关领导为了关心残疾人特地要求各个单位吸收残疾人进厂工作,考虑到我们厂的生产特点,吸收并安排了十多位二十岁左右聋哑年青人。从他们一进厂,相互之间的手语动作,脸部表情等成了关注的焦点。 考虑到他们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办学习班。在学习班上最主要的就是安全知识和工厂的规章制度,用手语与之对话。一段时间之后,他们的大多数被分配在手工操作为主的排字车间,只要对着书稿将铅字一个个组合排列。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心灵手巧进步很快,逐渐地融入生产秩序。我所在的印刷车间辅助工段也有一位女性聋哑人,长得高挑,瓜子脸,白白净净,戴着一副眼镜,见人就面带羞涩点头微笑。同样,在工段长的耐心仔细指导下,很快上手。虽然那个时候我担任党支部委员,然而因为不会手语,唯恐出错,一直没有面对面交流过。 残疾人都是做常日班,每当下班铃/声响,他们都会聚集在一起相互等候用夸张的手势,不时地发出嘻嘻哈哈的笑声,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看到厂里有几位从他们那里学会手语的师傅们经过,会热情地打招呼,甚至相拥在一起。每每看到,我都十分激动。一次,我在办公室收到喜糖,问及竟然是我们车间这位与排字车间的另一位结为百年合好,不由地为之祝贺高兴。一年后,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引起厂里轰动。 此番我因为推拿艾灸调理结识了两位盲人,很快就联想起在我曾经工作的印刷厂十几位的聋哑人,“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