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尔东 于 2025-9-3 15:25 编辑
在正门拍完照,再进门,还要出示证件。 经过法学院等教学楼,到了“二校门”,这是在影视上常出现的校门,是清华最负盛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1909年,是清华最早的主校门。1933年校园扩建,园墙外移,有了新的大门(西校门),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交通方便,拆去了二校门两边的短墙。“文革”期间被毁,后于1991年恢复重建。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 排队拍照的人太多,我们只好在远处拍照留念了。 穿过二校门,就是满眼绿色的大草坪,南侧有个日晷,北侧矗立着清华大礼堂,东西两侧分别是清华学堂、水力实验馆、土木工程馆、高等研究院等,都是清华早期教研场所。 在水力实验馆,我告诉孩子们,有余叔叔当年会在这里做过实验,他是学流体力学的。 大礼堂后面是图书馆,还有体育馆和大操场。操场上“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映入眼帘。显洪介绍,本来1957年时任校长蒋南翔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现在加上两个词“争取”“至少”,更灵活些。清华是很重视体育的。 再走下去,原为清代皇家御园的工字厅,周边的水渠、园林,很是清净。化学系等教学楼也在附近。 更有清咸丰皇帝做皇子时的旧居“近春园”,四面荷塘围绕,是朱自清教授的名篇《荷塘月色》中的荷塘。 在校园游览了两个多小时了,显洪说,老清华部分基本都看到了。还有新的建筑没有看到。留个念想吧。 祝愿我们的最高学府越来越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一切! 我们从西门出来,该门由大理石筑成,建于1933年。两头威武的石狮守护着大门,正额上方镌刻着毛主席的“清华大学”校名。 这里与圆明园只有一街之隔。记得1997年夏,我和儿子游圆明园,时间较紧,没来得及去清华。当时很是遗憾,一晃快30年了。 显洪在圆明园西侧的“花家怡园”预定的晚餐。环境很有宫廷特色。服务生当面烤鸭切片,摆盘,很娴熟。显洪很会点菜。 孙女向显洪请教国内的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并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显洪也询问了一些国外大学的情况。两个孩子交流甚欢,还是年轻人之间话题多啊。 走时已八点,酒店的灯笼亮起来,别有风味。 孙女打车,显洪一直看着我们上车。到家快十点了。 一天行程1万6千多步,累且快乐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