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咕咚来了 于 2023-12-5 19:49 编辑
深深的工友情
在工人阶级这个熔炉里,学习工作生活了四十年之久。有说不尽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有唱不完的歌儿让人感怀至深,然而令我最难以忘怀的是:当年工友们帮助我家抢修房子的情谊…… 上世纪60年代末期,母亲带着妹妹弟弟全家走“五七”道路下乡去了。那个年代的农村艰苦环境和困穷生活不用说了,可是最让人操心的按国家政策分配给我们的两间平房,房顶的檩子是不到二寸粗的新槐树,铺上没有干透的绿色的苞米秸,就压上了一层碱土。刚搬进去住时,屋内潮乎乎的,没办法母亲只好多烧柴火烘干! 第二年7、8月份雨季来了,家里可遭了殃,外面下小雨,屋里一滴一滴的漏着,弟弟妹妹用碗一个一个接。外面下中雨,母亲就用盆盆罐罐接着,外面再下大雨家里没有办法了,被褥衣服都被浇湿了……几次联系生产队,没有音信。弟弟害怕了,利用上学机会,跑到公社邮局给我打了个长途电话,接到电话,心急如焚。我的班长曲师傅知道情况后,一边安慰我,一边对我说,你家的事就是我们大家的事,不要着急。他向领导汇报了情况后,告诉我说·:决定明天全班工友到百里以外的农村去帮助母亲抢修房屋。当时让我感动地不知说什么才好! 第二天我们班正好是副班,(主要是搞设备现场卫生和小修工作),曲师傅和工段工艺技术员张师傅,早早来到车间废品堆里,选了十几根直径 150mm长2000mm的废铁管,还找了十几根长1500mm左右废竹筒,带上准备好的工具,十几个男工友,装上解放牌大卡车就出发了。后来我才知道卡车是车间主任联系的厂运输公司教练车。农村的路面不太好,经过二个多小时奔波,才来到了我母亲下乡的地方。工友们顾不上休息,马上投入了维修……在班长曲师傅指挥下,一部分人拆房顶,一部分人量房屋尺寸割管子,一部分把园竹筒拍碎成一条条长竹条。工段技术员张师傅作技术监督,用废管子做檩子,再铺上竹片作房盖,然后用车拉了几车碱土压在屋顶近200mm厚,几个工友在屋顶上面用脚踩平踩实,……房上房下的铁锤声与工友们的说笑声组成一部动人的劳动交响乐曲,它似乎演奏出了工人阶级那种团结友爱的崇高精神……母亲瞅着那热火朝天场面,眼睛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泪花……
中午到了,母亲忙着贴了一锅玉米面饼子,熬了一锅菠菜汤,让弟弟妹妹送到工友们跟前,可工友们谁也没有动,一个个拿出自己带的饭盒慢慢吃起来了……工友们那淳朴、真挚样子,母亲感动地嘴上不住的说道:多好的工友,别客气,你们吃吧,……和我同期参加工作的小曹擦干了脸上汗水,对我母亲说,大婶,你不用忙活了,你坐下来休息一下吧,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母亲坚决不答应,板着面孔强制着他们,工友们才把那一碗碗菠菜汤喝了下去。 附近住的几个热心农民朋友听到消息也赶来帮忙,……大家七手八脚,众人拾柴火焰高啊,下午3点钟左右就完工了。母亲一再挽留工友们休息一下在走,可工友们还是要着急赶回去,因为明天还要上班呢?班长曲师傅十分关心对我说,你在家多住几天,帮助母亲收拾收拾。可第二天一清早,母亲就催我回厂里去,怕影响工作啊! 几周之后,天空下起了暴雨。那天弟弟打来长途电话,高兴地告诉我说:哥,咱家房屋安然无恙啊!……我这颗悬作的心才放了下来。 后来我调动工作,母亲随我一起来到盘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政策,因为母亲年龄大了组织上就给她办理退休手续,弟弟妹妹在盘锦都按知识青年先后安排了工作,家里的生活很好。可她在晚年时还常常提起这件事,告诫我们:要记住那些在困难的时帮助过我们,在痛苦时安慰过我们的人们。我记住了母亲的教诲,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力量啊! 岁月如梭,年华逝过。这件事虽然只是我人生中的沧海一粟,但它始终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一直在鼓舞鞭策着我努力工作和学习。“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我深深感到工人阶级这队伍的温暖与力量啊! 退休后,总愿意回忆过去的事情,写写自己喜欢的东西,把她变成对生命的营养和愉悦的“食粮”。生活的实际和心灵的真实相契和,就会产生有价值的正能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能感受到这阅历的作用。我想:这难忘深深的工友情,也是我们人间真情的鲜活写照吧!
2023-12-2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