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5-4-23 12:16 编辑
那时我还是在职校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工作。刚上班第一天在实习的新华印刷厂印刷车间填报当班产量报表,我的字就被师傅看中,填完报表看到了他的微笑。想不到他是厂工会专门负责文艺宣传的委员,这是过些天从其他师傅口里得知。一次,他对我说,看了我写的字,不仅适合写黑板报,也适合刻蜡纸。(附上我多年前写的宋体字和楷体,油印作品已经找寻不到了)
在师傅的鼓舞下,我拿起铁笔在钢板上尝试。经过师傅指导,凡是刻宋体字一定要将蜡纸顺着钢板的纹路,一笔一划不会扭曲,还要掌握好下笔力度前后必须一致。当我的第一张刻印的蜡纸通过手推/油印机清晰地呈现在洁白的纸张上,当场就受到师傅肯定。于是,车间,厂工会的黑板报被我承包了,厂工会一些需要油印的材料也一直让我刻印,技术水平也一点点提高。 毕业了,被分配到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厂,那时1966年运动开始。看到当时车间有黑板报时,自告奋勇当了写手。不仅粉笔字,同样刻蜡纸成了我业余时间一个生活内容。感觉我刻蜡纸最为“高光”时刻是那天一位领导拿来一本样板戏《沙家浜》的剧本,包括曲谱有四五十页,希望我能够刻蜡纸并油印出来。为此我化了所有精力,连续约两个星期完工,然后特地经介绍拿到工厂对面一所中学,那里的油印机是手摇滚筒式的,花了一天时间油印了一百册,然后装订成册。当成品交给这位领导审视,他打开后十分激动,连连夸奖“非常满意”。因为连日刻蜡纸,视力突然间下降,然而被领导表扬深受鼓舞,后来厂里凡是刻蜡纸的任务几乎都是我承包,包括统计报表。 到了被调离印刷厂后,再也用不着刻蜡纸了,那块钢板,铁笔一度成了我的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