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5-1-19 15:26 编辑
是今晨上海电视台新闻节目结束时就《心目中的年味》议论话题促使了我的写《那年的年味》。 父母去世后,因为住房困难被分配到延吉五村,开始了与家人们分开独自生活。因为我从未做过饭,烧过菜,而老伴也是,加上单位忙。面对新生活,加上两个孩子小,平时就以单位食堂带菜回家为主,下班路过菜场买一点菜做汤或者干脆用袋装的紫菜放两只鸡蛋做个汤,然后就逐渐过度到自己一点点学烹饪,买了一本自己所在印刷厂印刷的《学做家常菜》做参考。 那年春节即将要到来的时候,我带上刚读小学的女儿第一次到南京路,那次的经历至今都难以忘怀。高大巍峨的西式建筑,宽阔的南京路,川流不息的人,让女儿目瞪口呆,毕竟从来也没有看到过呀。我们从外滩走进几家老字号食品店,女儿的眼睛蹬的大大的,玻璃橱窗里陈列花花绿绿包装的糖果,点心,这些东西在我们新村周边都没有过的,头一次见,连脚步都不想移动。毕竟经济条件有限,仅仅只买了一点点,然而按照女儿的想法,最好多多买买买。原本还想到食品一店,实在是因为东西多的拿不下,只能遗憾放弃。后来的两年,只要到这个“买年货”那些天逗玩女儿:“南京路还去不去?”,从她热切的眼光就知道,最好马上就去。 虽然没有大红大紫的新衣服,虽然没有丰富多彩的美味佳肴,但每年到买年货的日子,心里就不由得显得向往起那一年的年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