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台自行车闯入我的生活之前,我自己没有单车,但是我会骑。但是,单车留给我的阴影是很大的。
1984年成家,那会儿我们居住的楼房还没通煤气,只能靠液化气罐做饭。那会儿,液化气罐可不是很随便的东西,需要有使用证,以及在指定的地点更换。我家的这个液化气罐,是在家父的名下,那就要去医院的总务科去更换。家父的医院是现在大连的中心医院,院址在沙河口的春柳。
我当时家住在市中心的一二九街附近,去换一次液化气罐是比较远的。没有办法,只能借我大哥的自行车,那种老式的大国防,是牙轮车子,也就是刹车是靠牙盘向后踩踏控制的。
每一次换罐,都是对我的一次折磨。空罐倒没多大问题,若是满罐,那就相当让人紧张。绑在后车坐一块特制的木板上,木板有两个固定块,液化气罐可以固定绑上,我总是绑不结实,骑着走着绳子就松开,这就相当危险,因为罐体很容易脱落。而且满罐之后,很重的感觉,再一摇晃,内心紧张可想而知。
有句名言: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我是有体会的。随着换罐的次数多了,道路熟了。我也就渐渐不那么紧张了。结果就差一点出了大事情。我载着满罐看着不算太远的十字路口,似乎要黄灯闪烁了,我判断了一下,估计过不去,赶紧踩刹车,结果出现意外了,刹车牙盘失灵了,根本站不住,于是我连人带车直接冲进路口,站在马路中央的交警急眼了,冲着我喊:你站住,你站住。
我想站住,能站住吗?刹那间,一辆无轨电车已经开了过来,我几乎就是擦着它的车头过去,所幸没撞上,若是撞上不知道什么后果,那是一罐液化气啊,炸弹一样。
好在我直接拐进了一个带着小上坡的胡同,总算停下来了,浑身湿透,绝对是冷汗吓出来的。
也就是从那以后,我回去就宣布,宁可不吃饭,我也绝不会再去换罐,还是我二姐夫最后挑了重担,后来换罐都是他从单位派车过来。
我没好气的把自行车还给我大哥:你这什么破车,我大哥笑:我骑了这么多年也没这个情况啊。
再后来,我有一次组织了几个手下,一共十来个人,要求他们每个人自己去找一台自行车,我带着他们去了龙王塘。从我单位过去,也是小二十多里路,关键上坡下坡的很辛苦。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碰过自行车。
我那日在厦门的车行里看到,最贵的单车是两万出头,内心觉得很不可思议:一台自行车这个价?现在,我睡醒的了旅顺捷安特车行,七八万的单车都有,整车是碳纤维的。
多说一句,那时候没看到碳纤维的自行车,倒是有自行车的个别部件是碳纤维的,当然价格就更不菲了。
兄弟送我的这台车,整车重量是19公斤多,锰钢车身,有一些部件是铝合金的。做工很扎实,尤其是焊缝处理,以及车身颜色搭配,相当到位。在当时,真的是属于那种拉风级别的。
我工作地在思明区,我人住在湖里区,大约公交需要半小时左右,从此,我就开启了单车上下班的路程。
因为刚开始骑,变速如何切换,路面如何判断,都是一头雾水,也不敢快骑。算是摸索着上路了。
07年那会儿,厦门还很宁静,街头上人车不算多,路也很好,没有太大的起伏,所以,我大概一个月左右,基本就觉得自己骑出感觉了,因为体重掉了两斤呢。
这过程中,有时间我也去车行溜达一下,也认识了一些骑友。
这就算比较正经的开始了骑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