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多少人关注过这个事情,曾经喧嚣一时的水稻上山。水稻上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研发出的一种颠覆性技术。它解决了千百年来水稻只能种在水里的问题,就是让旱地上种的水稻也能像在水里面一样产生分蘖,提高产量。
按照朱院士的说法,他的水稻上山,经过多少年的精心培育,获得巨大成功,于是张扬推广这个农业新发明。2022年3月10日,针对粮食安全、农业科技攻关、种业振兴技术“卡脖子”等话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朱有勇表示,现已开发出一种颠覆性技术,让水稻能够种在旱地上,有望解决山区农民的口粮问题。它解决了千百年来水稻只能种在水里的问题,就是让旱地上种的水稻也能像在水里面一样产生分蘖,提高产量。这种方式种出来的稻子跟水田里种的稻子的产量一样,质量上还略有提高,香味更浓。
据说朱院士的试验田,可以亩产七百多公斤。
这么好的产量,当然就有诱惑力,于是大面积的推广开始了,文前的图皆来自于水稻上山的盛大场面。云南N多地方开始强力推广朱院士的水稻上山,把山上的植被扒了皮,直接建成了层层梯田,这时候他们也不讲退耕还林了,毕竟吃饭事体为大。
一番操作猛如虎,结果是一地狼籍不忍睹。
这就是一个东施效颦的故事,所有企图**朱院士神话的美好,几乎全部破碎,以至于那些当初大面积毁山林造田的地方,不得不紧急叫停,仓皇收场。这一番折腾下来,倒霉的不是推广这个农业技术的各级政府,更不是朱院士,而是那些渴望春种一粒黍,秋收万颗仔的农民兄弟。
朱院士给他们描述的丰收美梦,被现实击碎,惨不忍睹。很多农民兄弟愤然:连种子钱都赔个精光。
所以,所谓的水稻上山,结果就是一场实打实坑农的秀。
不要质疑同在云南的朱教授的水稻上山为何成功,不是所有的成功都能**。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朱院士的试验田在版纳那边,最重要的是,他的实验基地,是那种纯天然的自然地貌,有点像哈尼水梯田,不完全是人工制造的。天然的地质沉降,形成独特的水文环境,让朱院士的试验田看起来很完美。
但是,清一色的人工干预,把绿植山扒了皮,去做什么层层梯田,结果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是什么?
庄稼说到底是离不开水的,这是最起码的,尽管农业科技进步很快,但是,大面积的依然要靠天吃饭,朱院士的上山水稻,可以不用水吗?显然不符合植物生长的最基本的特征了。而用违背自然规律的方式,追求所谓的高产,这依稀能看到亩产万斤十万斤的大跃进的影子了。
这当然不是简单的坑农,这是一场劳民伤财的秀。
这一番折腾下来,多少钱打了水漂?又坑了多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
看看一场大雨之后,那些被政绩堆出来的梯田的惨不忍睹,你还敢喊出水稻上山吗?问题谁还信你个大头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