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5-10-24 09:59 编辑
在昨天的淮海公园举办的“共迎上海老年报创刊四十周年暨真情为老服务社会”活动中,是冲着两件事情前往。 第一件事是有三甲医院的专家们坐诊为老咨询服务,因为自己手抖的问题看到曙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的专座进行咨询。她详细地听取了我的诉说以及家族遗传病史,说我属于“老年性震颤”,还说“遗传性疾病是治愈不了的”,当即建议我可以服用“阿尔马尔”,每天两次,每次半粒,到曙光医院神经内科挂号就诊。我问这个药物的副作用如何,她问了我平时的心跳如何,还用手按了我的脉搏,我说是每分钟60-70次,回答我这个药的副作用是减少心跳频率。我再问是不是药需要长久服用,医师的回答说是的。晚上我询问了豆包,这个药果然对“老年性震颤”有一定抑制作用,改善肢体震颤症状。如此,我心中有数了,至于会不会去医院求诊,再看看; 第二件事是看到有法/律的咨询,我将老伴妹妹介绍的位于浙江一家老年社区,打算准备去试住,与那位在上海的经办人进行交涉的情况告诉她,想听取意见。结果告诉我还是小心为好,毕竟老年人上当受骗的事例很多,还说目前的状况是供大于求,今后还可以寻找更好更完善的养老方式。 在那里,我也在“读者,作者,作家,名家金句集萃”那面墙经工作人员推荐选择了杨绛,金宇澄和法国的加缪语录并装在精致的纸袋里,放置在书籍里。 “情生于有情之地”,虽然我在淮海公园只待了不足一个小时左右,完成了两件事外,更是巧遇到了福生老师,直到现在脑际里都是满满的昨天上午的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