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尔东 于 2025-10-5 18:29 编辑
10月3日上午,我环游新疆18天,平安返青,女儿女婿去接站。他们问我累不累,说天气预报,5、6两天有雨,计划4号去大泽山,一则吃葡萄,二则带孩子参观“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哈哈,恰值国庆中秋,欢度双节,铭记历史,安排的很好,我没问题。 4号,天气尚好,白云时聚时散。十点多,进入大泽山区。这里的葡萄很有名,正值果熟季节,车辆和游客很多。路旁许多摊位,有着许多品种,还有自酿的葡萄酒。 我们在一家葡萄园的摊位品尝,五个品种,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一斤。我们得到共识,最好吃的那种,却不是最贵的那种。不过说实在的,都不如吐鲁番的葡萄好吃。 中午,我们在一家食府美餐一顿,还是农家宴示范点呢,店内和大棚下的露天餐桌爆满,生意很好。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一座小山顶上的“大泽山抗日战争纪念馆”,纪念碑巍然耸立。 走进纪念馆,厚重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玻璃展柜里,锈迹斑斑的步枪仍凝着硝烟的余味,泛黄的家书里藏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黑白照片上,胶东儿女扛着土枪、握着大刀,在大泽山的崇山峻岭间筑起“铜墙铁壁”,每一件实物、每一段文字,都在无声诉说着8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曾听闻“大泽山抗日根据地”是胶东抗战的重要堡垒,今日亲见,才懂这份“堡垒”之名的份量。从许世友到迟浩田,十几位共和国的将军在这里战斗过。这里的民众,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我上”“我来守”的挺身而出——这便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平凡却滚烫。他们创造的“石雷战”场景尤为震撼:村民们就地取材,用石头自制石雷,在山道旁、田埂间布下天罗地网,让装备精良的敌人寸步难行。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充足的补给,先辈们凭着“誓与山河共存亡”的信念,以血肉之躯抵抗侵略者,在大泽山筑成一道“新的长城”。 走出纪念馆,风拂过纪念馆前的国旗,猎猎作响。那声音,像先辈们的叮嘱,也像我们的誓言:不忘来时路,方能行致远。大泽山不仅有葡萄香甜,更有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 我们继续上山,车已排成长龙,我们干脆弃车登山。 从山上俯瞰,草木葱茏,山村的红瓦民居,格外醒目。 我和孩子们不仅又议起纪念馆所看到的,先辈们用生命守护的,从来不是抽象的“家国”,而是后世子孙能在没有硝烟的和平环境中,安稳踏青、从容生活。这份安宁祥和,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容不得我们半点遗忘! 三点多,我们踏上返程。还没到市区,下起雨来。我们庆幸没挨淋,一个完美的双节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