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5-9-11 18:20 编辑
大前天出了一个早门到宝山做理疗之前晃晃悠悠地来到吴淞老街,因为曾十多年前来过,估计此番前往变化一定很大且今后不大可能再次踏足,很有点急切味道。此外,看到一则消息说是此地新建一个广场,书有“开埠”的纪念铭文,引起了我的遐想。 “吴淞开埠”渊源,看了这个铭文才得知是纪念清末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奏准自主开埠,以绝列强觊觎之念。二十世纪初南通张鶱再行开埠,于是机械,纺织,铁工,电力初露端貌,巨轮横海而溯江开始,为上海海上门户和外贸港口。 今天我来到此地,遥望宽阔的江面,塔吊林立,对面吴淞大桥旁边就是好几个大型集装箱运输场,每天川流不息的集卡轰隆隆进出,驶在周边的马路,而正在建设中的高架更是为港口吞吐将提供了极大的分流。 很巧的是,我珍藏的商务印书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的《地名词典》里,竟然有“吴淞区”,里面也介绍有“1921年一度改为吴淞商埠局,1926年又为淞沪商务督办公署所辖”,说明了吴淞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漫步走在人头攒动的淞兴路上,那里曾是“吴淞一条街”,市场依旧繁荣。望着这里的千变万化,不由地感觉“换了人间”。尤其是那里我曾两次走过原有的老街现在已经荡然无存,外面被围布遮拦。记得那里虽然都很破烂,但也有几幢房子很有点历史沧桑感,现在不知道被推到还是迁移到别处,以后如果有机会再去看看。 又想起自己曾差点成了“吴淞人”,那年因为老房子问题,曾建议我们搬迁到海滨三村,只是因为上班不方便婉言谢绝。而前几天推拿艾灸的那个盲人诊所就在这个新村的马路上,那天我对他们也说起这件事。 在吴淞有我认识的好几位印刷厂同事,其中有好几位来自当年的新华造纸厂。 吴淞,几乎每年都会前往,多数是到那里的中心医院就诊,因为那里有我认识的一位医生,而他当年经常到我们单位阅读购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中医药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这里。 往事多多,正所谓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但愿明天会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