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聆听了复旦大学肖博士的《AI浪潮下的乐龄生活:从ChatGPT到DeepSeek》讲座,令我大开眼界。尽管我大都听不懂,但也知道了一些当今人工智能方面的信息。 随着科技技术的瞬息万变,用机器逐步替代人工成了越来越多领域里新潮。突然我想起一本哲学书,是法国十八世纪的哲学家写的,书名叫《人是机器》,阐明“人是一种机械,没有灵魂,也没有神”理念,让我想起当今兴起的人工智能会不会也是这样的模式。 想起自从英国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工业革命”浪潮,开启了人类文明的一个十分漫长阶段,在我们人口众多的国家一直影响到改革开放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技术成了发展的生产力,西方先进国家的管理,创新被引入到国内,影响并推动了我们国家的飞速发展,淘汰了旧的管理理念,创立了以人工智能大模型生产,把庞大陈旧的东西几乎全部推倒,再也无法逆转。越来越成熟的机器人用简短时间完成的操作替代了原来需要花费大量人工,大量精力,且比人工更为先进,从而导致大量人员的被裁剪。 记得我曾经写了一帖关于“仁”之辈寻源,在苏州,无锡等地好多次翻阅了一些地方的有关资料,也查阅了网上的页面,竟然遍寻不到,总想父亲总不会无缘无故为我们起名的。当我问了“豆包”之后,谜底终于打开,提供了好几个来自其他地方的资料,终于证实了父亲为我们起名的溯源不是凭空臆想。 人工智能大有替代人工服务,我也看到机器人为老服务的报道,甚至有人买了机器人,当然要完全替代估计还得要走一段路。我想,机器人能够替代绝大多数人的工作,总感觉它毕竟也是“一种机械”,缺乏感情交流,正如那位哲学家所说“没有灵魂”。 这就是我对昨天讲座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