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4-12-12 15:13 编辑
这两天我根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沪上的民歌《六样机》改写歌词一事让我想起了已故父亲当年也有创作的经历。 已故父亲的一生是经历过三个朝代,对社会环境,家庭生活有着深深的体会。他小时候在私塾读过书,写了一手好字,后来和我母亲结婚,生育了七个孩子,我是第六个。虽然是第六个,但我却是在上海出生的。为了家庭,他因为一手好字直接到原国棉九厂的劳资科当实习生,开始了养家糊口的生活。 纺织厂绝大多数是女工且文化程度很低,不少甚至是文盲,父亲的字加上刻苦自学,学会一些英语和日语加上所处的工作,在厂里有一些名气。我记得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应工会邀请为她们文艺演出队创作节目,歌颂三面红旗。那天晚上,父亲下班回来显得很高兴。我第一次看到父亲那灿烂的笑容,至今都定格在我的脑际之中。当晚在黯淡的灯光下从事创作,冥思苦想,就这样经过几天努力,拿出了创作的戏词交给了工会领导。说来好笑,文/革中竟然被贴上大字报,说是“三开人物”:国/民/党/时期吃得开,日/本/人时期吃得开,共产党时期也吃得开。不仅被批斗,而且还被关在黑/屋交代所谓的政/历问题和罪/行。后来被定性“人民内部矛盾”,下放到车间劳动,翻三班制扫地。虽然被平/反,然而很快就退休回家。回家后还得到居委会报到,汇报思想,接受改造,后积郁成病离开,那一段经历我都刻骨难忘。 经过三天,我交上这个改编的歌词,很快想到如同我的父亲一样竟然在人生的经历里也有如此相似的地方,难道也遗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