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食来” 过去传统的发说法是:“病从口入!”这主要是从讲卫生不够,好多病是从细菌经口传入,这一角度来说的。现在从养生的角度来说,可远远不止这一狭义方面了,我把它改成“病从食来”这种说法,似乎更妥,这当然也包涵了过去“病从口入”的成分,但重点是关注营养的均衡与正确摄入。 人所需要的营养,一共包含两个类型,六个品种: 第一类:宏量营养素:有三种: 1. 碳水化合物(由淀粉转化的糖类); 2. 蛋白质; 3. 脂肪。 第二类:微量营养素:有两种: 4. 维生素(主要包括:维C、D、E、A、K、B6、B9、B12等); 5. 矿物质(主要包括镁、钙、钾、锌、铁、铬等)。 吃多少呢? 许多人总结了“健康饮食金字塔”的图表来显示。这里选两个给大家看: file:///C:/Users/ADMINI~1.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 file:///C:/Users/ADMINI~1.PC-/AppData/Local/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4.jpg 还可以用一串数字的量来简化说明: 一个鸡蛋,二两肉,三杯牛奶,四克盐,五钱食油,六钱酒,七两主食(米面),八两水果,九克坚果,10两蔬菜。 这个量,当然是对我们中老年人来说的。年轻人,可能需要超过一点。 有一些人,因为种种(个人的也许也有条件局限性的)原因,可能会有这样一些误区: 1. 口味偏重,过咸、过油、过辛、过辣、高脂、多味精、……;(除非由于传统地域的原因,已经适应了诸如过辣过酸。) 2. 偏好口感,喜精厌粗; 3. 品类单一,营养失衡; 4. 烹调不当,不忌油炸、烧烤; 5. 不定时、定量,适口则逾; 6. 疏忽早餐,迷恋夜宵; 7. 过夜久放不舍弃; 8. 荤、素不配搭,各衷所偏。 所有这些,有的是个人偏好,有的是条件所限不得不如此。能注意,还是注意些好! 我以为,有条件的话,还是要尽量做到如下各点: 1. 合理的用膳制度,每天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 2. 均衡的摄取五类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3. 合理的烹调方法,注意低盐、低脂,少味精; 4. 早餐吃好,中午吃饱,晚上吃少。每天摄入的总能量中,三餐比例大致为3:4:3; 5. 饮食多样化,粗细搭配,不挑食; 6. 不过饮过食;不过冷过热;有条件时还有关注食物的寒、热、躁、湿特性,对自己体质的影响; 7. 尽量少吃或者不吃转基因、反季节、非本地的食物(除非你不能选择)。 8. 水要少量频饮,一次大量饮水对胃不利。 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基本原则是: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
5.食量与活动量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
6.清淡少盐;
7.饮酒适量;
8.拒绝变质不洁与垃圾食品。
所谓“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一”是指每日饮1袋牛奶(或酸奶),内含250克钙,可以有效改善我国膳食中钙摄入量普遍偏低的状态。 “二”是指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当于主食6-8两,个人可依据具体情况酌情增减 “三”是指每日进食3份高蛋白食物,如瘦肉1两,或鸡蛋1个,或豆腐2两,或鸡鸭2两,或鱼虾2两。 “四”是指四句话:有粗有细(粗细粮搭配);不甜不咸;三四五顿((指在总量控制下,进餐次数多,有利于防止糖尿病、高脂血症);七八分饱。 “五”是指每日500克蔬菜及水果,加上适量烹调油及调味品。 “红”是指每日可饮少量葡萄酒50-100毫升,(注意:糖友应少饮或不饮),以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及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黄”是指黄色疏菜,如胡萝卜、红薯、南瓜、西红柿等,其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对儿童及成人均有提高免疫力的功能。 “绿”是指绿茶及绿色蔬菜。蔬菜的作用无须多说。饮料以茶最好,茶以绿茶为佳。据中国预防医科院研究,绿茶有明确的抗肿瘤、抗感染作用,又能调适身心,陶冶情操。但脾胃虚寒的老年人饮用不能过量。 “白”是指燕麦粉或燕麦片。据研究证实,每日进食50克燕麦片,可使血胆固醇平均下降39毫克,甘油三醋下降79毫克,对糖尿病患者更有显著效果。 “黑”是指黑木耳,每日食黑木耳5-15克,能显著降低血黏度和血胆固醇,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一袋牛奶二两米, 三份蛋白四言句。 五百克菜六克盐, 七杯开水喝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