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4-2-28 15:23 编辑
今天上午到菜场看到了这样一幕: 在一个买菜的摊位里,摊主与顾客发生了争执,吸引了好些人围观。事后我了解到一位老年顾客买竹笋,称重后摊主说15元。这位顾客听错了,以为5元,于是当即叫摊主将竹笋的外壳剥去。当摊主将去掉外壳的竹笋放在塑料袋准备交给顾客,而这位顾客给了摊主5元,自然摊主说应该是“15元”。一个15元,一个5元,开始发生争论。摊主说,两根竹笋随便到哪一个摊位都不可能只有5元。然而顾客依旧说,明明说了5元,现在要收15元,说明是欺诈行为。根据我对这个摊位的观察加上对菜价的了解,摊主应该是没有错;而这位顾客或许耳背,没有听清楚,错将15元听成了5元。唉,最后如何处理就不知道了。 真是无独有偶。当我准备离开菜场看到一个专门制作出售三黄鸡的摊位一时没人,我于是走上去买了半只,称重说是31.5元。而我以为是36.5元,于是用支付宝付款。只看见里面的一位脸上笑了一笑,然后从存放现金的罐子里拿出5元钱给我,见我诧异,说了价格应该是31.5元。哈哈,笑纳了,点头致谢。 唉,年纪老了,眼花了,耳背了。现在与别人说话,时不时需要让对方重复一边,尤其是在购物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误会。应该说大多数商家是比较诚实的,“善人者,人亦善之”。当然也不否定有极少数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只能是自我提高警惕。一般买菜,我都会到熟识的摊位,相信他不会短斤缺两,也不会欺诈蒙骗,抱有与人为善的态度以诚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