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4-1-2 15:45 编辑
昨天延续了16/502
一个奇怪的题目,听我娓娓道来: 16/502是我们曾经居住十年的延吉五村16号502室,是当年老伴所在的教育局分配给我们的。那时,我们夫妇俩加上一对儿女生活在一起,一室半的解困房子。昨天仿佛又回到了过去,我们夫妇俩加上这一对儿女的团聚,重温了那个年代相处的日子。 女儿的老公在睡觉,女儿的儿子在澳门读书;儿子的女儿因患乙流继续休息中,儿子的媳妇则在家照看,担心传染,所以没有前来。 唤想起16/502的那些日子,对我们以及儿女们来说是值得怀念的时期。那时,女儿在新村里的五十六中学读初中,第一年她担任班长。每当放学,几个男男女女的同学或在新村花园里嬉戏,有时候又会来到我们家玩,直到现在,我都会记得她几位同学的姓名。在那里,女儿初中毕业因弹钢琴优秀考取了行知艺术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书,直至现在;至于儿子,从原来的小学到家就近的永吉中学读书。随着老伴的转校教书,儿子也来到她所在的黄兴学校中学部里学习美术画画,从此开始了从学习素描到大学里学艺术设计专业,直到现在他的工作依旧和美术设计沾边,只不过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时尚了。 一边吃,一边说话,说话的重点已经是转移到第三代孩子们的身上了。外孙在澳门科技大学已经因为钢琴,长号的出众演出,已经小有名气,连一些老师都认识了他;孙女今年将初中考高中,得知她的学业成绩平平,酷爱看书,建议请一位好的语文老师为之辅导。 吃饭已经不重要,聚在一起说话,交流成了惟一的题材,而我只是倾听的份。望着已经是进入中年的一对儿女,不由地感叹我们即将进入了耄耋之年阶段,有那么一点“垂垂老矣”感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