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尔东 于 2025-9-5 07:47 编辑
8月23日,周六,孙女的网课结束了。我们预定上午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给我兄嫂和亲家公扫墓。又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日前夕,从八宝山打车去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和卢沟桥。在北京工作的外甥孙子(哈尔滨二外甥的儿子)相约晚上一聚。又将是个忙碌而快乐的一天。 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大约11点到达革命公墓。 儿媳在服务处给她父亲和伯父母各买了一份花束。并建议先给伯父母扫墓。 我每次来京,总要来给兄嫂扫墓,最近一次是疫情前的2019年。 孙女还是2017年和她爸爸回国时,我们一起来扫墓的。 这次扫墓,恰值哥哥百岁,嫂嫂去世30周年的大日子。 在兄嫂遗像前,我挂好两个小花篮,并以一件国事、一件家事告慰他们: 国事是,适逢抗战胜利80周年,要有“九三大阅兵”,许多大国杀器将要亮相,好多外国元首、政要、友人前来参加,这样隆重的纪念抗战胜利,作为“老八路”和“外交官”的他们,一定会极为欣喜,含笑九泉的。 家事是,我的孙女考到清华读研了,一起来祭拜,我想他们也一定会非常欣慰的。 我从小在兄嫂身边长大,“长兄如父,老嫂比母”,对我关爱有加。 我儿子小时跟奶奶在伯伯家常住,深得伯父母喜爱。当年兄嫂先是非常希望我考回北京,后来又是希望儿子考到北京。尤其当儿子1989年高考成绩超过了第一志愿北大的分数线,很是高兴了一场。可惜后来因当时的形势,儿子报的北大几个理科系不招生,青岛市招办允许改志愿,没去成北京。他读大学时,正值伯伯卧床,两位姐姐不在北京,儿子每年寒假过来照顾,跟伯父母的亲情愈加深厚。及至后来他考研到了中科院,来到北京,伯伯已经病重,没几个月便驾鹤西去了,伯伯走时,他在身边。陪伴了伯母两年,伯母走前,幸得姐姐们也都回来了。 现在第三代圆了清北梦,大爷爷奶奶一定会分享我们的快乐的。 我们又去为亲家公扫墓,他是新中国的一代军人,军事院校毕业后,兢兢业业在部队服务一辈子。儿媳恭敬地擦拭她爸爸的遗像,插上两束小花。我想,他也一定会为外孙女回国上清华读研而感到莫大的欣慰吧。 从革命公墓出来,儿媳打车,去卢沟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