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舍予云尔 于 2025-8-19 13:59 编辑
鹬蚌与渔翁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后转化成了生动的成语。 我们家乡还有另外一个传说,也跟这个意思差不多: 猎人在山坳间发现一只凶狠的老虎在跟一头笨大的野猪较劲。猎人既想制服老虎,也想逮住野猪,于是心生狡计。只见他偷偷从暗处向老虎 屁/ 股/ 开了一枪,这一枪当然不会使它致命,却狠狠激怒了它。它以为是野猪在挑衅,于是把一腔怒火发向野猪:凶狠地朝野猪扑去,一口把野猪咬伤;野猪疼痛至极,用自己带獠牙的粗壮大嘴狠狠地挑起老虎,重重地摔下。就这样,双方一个凶、一个狠,互不相让。几十个回合下来,两败俱伤极度疲惫的时候,猎人走出来,朝它们一方补了两枪,它们就都乖乖地成猎人的猎物了。 这老虎、野猪,像不像鹅式“大笨熊”和鹀式“大白猪”?那猎人无疑就是白得战利品的奸人“觅利奸”了。 “螳螂捕蝉”,“螳螂”很蠢,一心只想偷吃“蝉”,却不提防身后有黄雀。如果它能兼顾后路,及时断后呢?怎能让黄雀得逞? “鹬蚌相争”,“鹬”,蠢得如“猪”:光凭一张寡嘴,怎能偷吃“蚌”?“蚌”,笨得如“熊”:光凭一身憨力,怎对付得了“鹬”?须知,身后还有群“鹬”在那儿觊觎。 “关门打狗”,把“门”关起来,既能避免此狗逃走,又能避免外人救狗。 “蚌”的优势是“水”,只有发挥水(此处即“门”)中优势,“鹬”一入水,便不能“扑腾”,那渔翁何至于能轻松得利? “猪虎相拼”之“猪”,异想天开,枉图服“虎”;“虎”本有优势,却笨得如“熊”,只会乱咬。如会“关门打狗”,此谓“关门罚猪”。先把“门”关起来,此“猪”跑不了,邻人不得救,哪会让他人轻松得利? “鹬”、“蚌”之蠢,犹如“虎”、“猪”之蠢,如出一辙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哉! 还是我东土伐谋有则也: 计之大者谋三六, 一法从来事便休。 坐看群夷均是蠢, 成年征战血横流。 2025年8月19日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