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5-6-2 08:37 编辑
看到了一篇与我曾经读书感兴趣有关地理的小说,十分兴奋并一口气读完。 小说先介绍一下:一位对地图感兴趣的记者采访了长年在火车上担任夜班的四位押运员在每一个停靠点与地面交接邮件工作,生活情况,与他们生活在一起。其中一位对工作的热烈追求和执著,不仅有中国地图,分省地图,城市地图并设想把路途经过县城里的县府大院,学校,街巷等等通过自己手绘,一弯一曲表现出来的本领,让人惊叹。 想到小学的一堂图画课,老师布置了回家作业,要我们在中国地图上画画。那天晚饭后,我拿起毛笔开始涂抹。完成之后,要写上画的名称,我先写了“中华”两个字,一看这两个字已经基本占据整张画纸的中心,后面几个字写不下了,怎么办?也不知怎么的,脑子突然闪出“中 华 民 国”四个字,于是就写了上去。第二天早餐,父亲发现我画的这幅画,脸都吓白了,训斥我,最后撕了,至今都能够回忆出父亲当时的情景。 又想到初中时的一堂地理课,当老师问及“京承线”是从哪里到哪里,要学生们回答。课堂静极了,没有人举手。于是老师点了一位同学的名,结果没有回答。老师提示说是解放后新建的铁路线,接着我举手了,站立起来说:“是北京到承德”的火车线路。自然,老师表扬了我,从而激 发了我对地理的兴趣。 刚进在印刷厂车间上班,因没有生产任务,后分配临时到外单位工作。其时有一部分支援跑铁路,担任列车员。按照当时的布置,我应该跑铁路,是上海到乌 鲁木 齐的线路,大概是我写黑板报的缘故,整个工段就我一个人没有去,有时候回想还真有点可惜,否则沿途看看风景一定十分不错吧。 在我的书橱里,地图册有一大摞: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分省地图(不全),部分去过的如北京,苏州,扬州等城市地图,上海的各个郊县地图也都有,有时翻阅这些地图,回忆曾经去过的地方,心里有一种满足。 就在前几天,隔壁医生家有一位经常来帮助做饭烧菜的朋友来自江苏启东,一次做钟点工问起将启东与江苏海门混肴。我说不对,启东是海门的下辖。最后打开地图,证明我没有说错。说明平时偶尔翻阅这些地图册,还是有点作用的,学以致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