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0|回复: 11

[原创] 烧野米饭

[复制链接]

288

主题

1493

回帖

6312

积分

大漠孤烟

积分
6312
发表于 2025-5-5 20: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
本帖最后由 闲鱼野鹤 于 2025-5-5 21:26 编辑











在江南水乡,我们小时候也有烧野米饭的习俗,可当时条件差,没这样考究。
50、60 或70后应该都知道,以前烧野米饭仅在立夏那天。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夏,在古语里是大的意思。万物至此已经长大,得名立夏。处于江南水乡,立夏时节蚕豆荚已鼓鼓囊囊、莴笋叶肥杆壮,都到了尝鲜的最佳时候,而春笋虽将落市,但还是能挖到一些小个子的,俗称踢脚笋。在场角或田头用砖头垒一个简单的灶头,将食材与糯米混合在一起烧成一锅饭,且是在室外,于是便有了野米饭这个名字。至于习俗始于何时,无法考证。只是儿时的记忆,每年的立夏日都会烧野米饭。不过那时的野米饭可没现在那么讲究,咸肉在笔者小时候那个年代基本上是没条件买的,所以野米饭也就是各种时令蔬菜混合在一起的一顿糯米饭。
    老底子的野米饭理论上说都应该姓野,所以米可以挨家挨户去化(讨),竹笋随便那家的竹园里都可以去掘,蚕豆刚刚成熟,要挑豆荚大的采,烧的柴也是竹园里拣的一些枯竹头或笋壳。但我记忆中米都是自家的,竹笋也不是家家都有竹园所以也会向邻舍讨一点或相互换取。立夏日除了烧野米饭,有的人家还要做立夏塌饼,一般都是咸菜芯加竹笋做的圆团。吃好野米饭还要去生产队里的大杆秤上称一下  体重,所以称人也是立夏的习俗之一。
    如今乡下好多习俗都已渐行渐远,然而烧野米饭却已华丽转身为城里人春天里最时尚的野炊或团建方式。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评分

参与人数 1金币 +10 收起 理由
风清 + 10

查看全部评分

505

主题

2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5215
发表于 2025-5-5 2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石家庄
欣赏了你的佳作——:烧野米饭 ,赞一个!中华大地土地辽阔,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的。

44

主题

2437

回帖

1万

积分

镇海神笔

积分
11488
发表于 2025-5-5 2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哎哟,这菜饭,一看就好吃,好吃它几大碗呢。
放飞自我不回望

288

主题

1493

回帖

6312

积分

大漠孤烟

积分
6312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20: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微尘 发表于 2025-5-5 20:49
欣赏了你的佳作——:烧野米饭 ,赞一个!中华大地土地辽阔,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点的。 ...

谢谢老师互动!

是江南特色,北方可能没有吧。

288

主题

1493

回帖

6312

积分

大漠孤烟

积分
6312
 楼主| 发表于 2025-5-5 20:53:23 | 显示全部楼层 IP:
七彩梦 发表于 2025-5-5 20:50
哎哟,这菜饭,一看就好吃,好吃它几大碗呢。

谢谢老师互动!

505

主题

2万

回帖

11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115215
发表于 2025-5-5 21: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河北石家庄
闲鱼野鹤 发表于 2025-5-5 20:53
谢谢老师互动!

是江南特色,北方可能没有吧。

北方没有野地里少米饭的,但有烤红薯的。记得小时候,亲自就烤过的。

271

主题

2万

回帖

9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92143
发表于 2025-5-6 07: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IP:山东淄博
谢谢老朋友的介绍。现在。农村的一些老风俗慢慢的淡化消失了。有些东西传承不下去了。真的好可惜。

60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版主

积分
63514
发表于 2025-5-6 10:03:16 | 显示全部楼层 IP:陕西
饭菜一锅焖,入味,好吃。
而且各端各的碗,互不影响,符合卫生进餐要求。

208

主题

1万

回帖

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63035
发表于 2025-5-6 10: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IP:
这种野米饭应该好吃,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习俗。

288

主题

1493

回帖

6312

积分

大漠孤烟

积分
6312
 楼主| 发表于 2025-5-6 16: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IP:
童声韵灵 发表于 2025-5-6 07:10
谢谢老朋友的介绍。现在。农村的一些老风俗慢慢的淡化消失了。有些东西传承不下去了。真的好可惜。 ...

谢谢老师互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离退休论坛 ( 浙B2-20100176 )

GMT+8, 2025-5-19 03:47 , Processed in 0.10726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