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5-4-29 13:01 编辑
读马尚龙《上海路数》里关于《学生意》一篇,让我想起自己的当年。 说是在出版印刷职业学校三年制,其实第三年已经是下厂翻三班制劳动实习,这个一年期的实习,老师在分配时说等于是学徒,要“吃三年按萝卜干”,然后毕业正式分配。 虽然读了一点专业知识,但还是学徒。被分配到机车时,老师说:“以后要称呼师傅,师傅吩咐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最底层做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时已经没有了拜师傅的一套规矩,但师傅毕竟是师傅,必须尊重,绝不可以妄自非议。在工作中,一方面最脏最苦最累的事情要做,钻到机器肚皮里清洗油污,纸灰,待爬出来浑身上下沾满黑黑的油污,清洗都困难。另一方面下班前要为师傅打洗脸水,还要让师傅先走。我的师傅比较开明,听说隔壁机器的师傅让我的的同学到他家帮助做家务。到年终,还得去师傅家里拎上东西前往拜年。 得益于我写字,其实我也帮助师傅在厂工会里做了不少事,或许是这种情况,对我管理并不十分严格。一年的实习期与工人师傅同甘共苦,翻三班,参加班组开会,主动做记录,编写车间黑板报和厂工会黑板报,对于我一个睡眠不好的人是一场煎熬。 学生意,学生意,其实不是真的去做生意,而是学做人,学做人的规距,学做人的本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