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妮 于 2025-4-18 20:57 编辑
暮色如蜜糖般缓缓流淌,将三亚的椰林浸染成温柔的琥珀色。海风轻拂,带着咸湿的气息掠过沙滩,卷起细沙在空中画出若有若无的弧线。远处的海浪一波接一波,拍打着岸边,像是大自然奏响的浪漫乐章。 在这片醉人的景色中,林杰身着孔雀蓝改良旗袍,衣袂随风轻轻飘动。虽已年届七十,岁月却仿佛格外眷顾她,只是在眼角留下几缕细细的纹路,反倒增添了几分成熟韵味。她的头发整齐地挽起,别着一支珍珠发簪,白皙的脖颈下,一条翡翠项链随着步伐轻轻晃动。精致的妆容下,那双明亮的眸子闪烁着灵动的光芒,正笑意盈盈地望着前方。
不远处,陈墨白身穿笔挺的藏蓝色衬衫,衣角被海风吹得微微鼓起。七十五岁的他身姿依然挺拔,背脊如青松般笔直。灰白的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金丝边眼镜架在高挺的鼻梁上,镜片后的目光温和又深邃。他的手上握着一顶草编遮阳帽,骨节分明的手指上还沾着些许墨迹,那是他刚刚教完书法课留下的痕迹。此刻,他正迈着稳健的步伐,朝着林杰走来,嘴角扬起的弧度里满是温柔。
二个月前,林杰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悬停许久,才轻轻点开 【老来有伴】 版块页面。深夜的小区安静得能听见钟表的滴答声,她滑动着页面,直到看到那个帖子 ——“北方的冬天太长,长到能把人冻成冰雕,可我想找个人,用体温焐热余生”。配图是白雪覆盖的四合院,窗棂上的冰花像凝固的星河。她咬着嘴唇,在评论区打下:“杭州的梅雨季也漫长,或许我们可以交换彼此的四季。”
千里之外的北京,陈墨白正批改着线上书法课的作业。电脑右下角弹出新消息提示,点开看到那句回复时,老花镜滑到鼻尖。他盯着那个叫 “云栖竹语” 的 ID,头像里穿旗袍的女子站在断桥前,眼角笑意像融化的雪水。手指不自觉地在键盘上敲打:“西湖醋鱼和涮羊肉,或许能拼成一桌团圆饭?”
他们开始在论坛私信里聊天,从《诗经》里的爱情谈到候鸟迁徙的路线。林杰会拍阳台上盛开的三角梅发给他,陈墨白则分享学生寄来的银杏书签。直到有天,陈墨白发了条语音:“下周我要去三亚讲课,不知能否有幸,在椰林树下喝杯您泡的西湖龙井?” 林杰盯着手机,心跳声震得耳膜发疼,窗外的梧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替她回答。
三亚凤凰机场的热浪裹着咸涩的海风扑面而来。林杰攥着手机,屏幕上是陈墨白发来的定位。人群里有人喊她的名字,穿藏蓝衬衫的老者举着手机,屏幕壁纸是她发过的那张三角梅照片。他的镜片泛起细碎的光,像极了钱塘江水面跃动的夕阳。“原来你就是‘云栖竹语’。” 他笑着伸出手,掌纹里还沾着未洗净的墨渍。
他们在椰梦长廊散步时,潮水漫过脚背。陈墨白弯腰拾起贝壳,纹路像极了林杰眼角的皱纹。“听说贝壳是大海的日记。” 他把贝壳放在她手心,温热的触感让林杰想起女儿出生时,护士将皱巴巴的小生命放进她怀里的瞬间。远处有人放起孔明灯,橙红的光晕里,两个影子渐渐叠成一个。
就这样你侬我侬,他们在亚龙湾买下面朝大海的房子。林杰在阳台上种满三角梅,陈墨白把书房布置成线上书法教室,教天南海北的候鸟老人书法。清晨,他对着手机镜头教她冲泡正宗的北方茉莉花茶,她则把包韭菜盒子的过程拍成短视频。傍晚,两人牵着手去椰林散步,去海边捡贝壳,把写满情话的纸条塞进漂流瓶。台风天的夜里,他们窝在沙发上观看热播剧【我的后半生】,窗外暴雨如注,被爱包裹的小屋暖得像夏天。
某个寻常的午后,林杰女儿从杭州寄来桂花蜜。陈墨白戴着老花镜,在视频里给她读《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大概意思:在低小的茅屋旁,溪水潺潺,青草繁茂。一对白发老夫妻带着醉意,用吴地的方言温柔地交谈着。大儿子在溪东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专心编织鸡笼,小儿子则顽皮地在溪边躺着剥莲蓬吃。描绘出一个家庭安居乐业、和乐融融的画面,将家庭幸福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而生动,充满生活情趣 。 陈墨白的声音混着蜜香,林杰忽然想起【老来有伴】首页的那句话 ——“老来有伴,不是将就,是终于等到了那个能把余生写成诗的人”。海风穿过纱帘,吹动墙上的电子相册,照片里,他们的笑容比三角梅还要灿烂。
这篇文字的灵感,源于咕咚老师在【春妮谈生活多面镜下的感悟 】的跟帖交流。故事纯属虚构,权当博大家一乐,希望能为论坛增添几分活力。在此,真诚的向咕咚老师道一声:谢谢!
咕咚老师跟帖留言:春妮说的电视剧我没看,这些年我很少看电视剧,真的没时间看——我的时间全去看比赛了!尤其乒乓球比赛,几天天天都有,今天就有6小时直播,这哪还有时间看电视剧?
所以,春妮下功夫写的评论,对我等于鸭子听雷,一点也不知道,无从说起。
至于那些演员,除了张国立我全不认识……
对于老年人再婚,完全理解,还主持过《老来有伴》这个栏目的版主。我非常支持老年人再婚,但要注意的是,这是个非常非常复杂的雷区,小心小心再小心。 我当了版主有8年时间,只促成了一对,其他全部失败!老年人的婚姻观是:男人想找个保姆;女人想找个饭票。无论他们外表用什么华丽的包装纸包装,一经考验,撕掉包装纸,没有不露馅的!电视剧不过是把老年人再婚艺术化,但人的本性都一样,不会变的。我没看,如果我看了会一针见血地说出他们各自的目所在!老年人再婚跟文化程度关系不大,跟人性相关。
春妮回帖:大哥,晚上好!看到您字字珠玑的分享,仿佛隔着屏幕展开了一场跨越乒乓球赛与文艺评论的奇妙对话。特别感谢您愿意花时间分享这么多真实的观察和感悟,您在《老来有伴》栏目积累的八年经验,简直是洞察老年婚恋的 “宝藏雷达”。剧里那些被艺术化的情节,在您眼里或许早就是现实的缩影。虽然您没看《我的后半生》这部电视剧,但您对人性的精准剖析,恰恰戳中了创作的核心。我们努力用镜头还原的,正是像您所说 “撕掉包装纸” 后的真实。如果后续有机会,特别想听您讲讲促成那对佳偶的故事,说不定能给我下次创作带来新灵感,肯定比追剧还精彩!大哥,晚安!好梦!
咕咚老师跟帖留言:客气了,我只不过在网上主持一个讨论老年人婚恋的版块,没做什么工作,接触这类事情多一些而已。促成结婚的那对人,没什么特别,男的是中学教师,女的是退休后的个体经营过营者。二人收入相当,子女支持,都有房产,没什么经济纠葛。女方对婚姻要求迫切,男方教师形象她喜欢。二人长得都不错,在海南买了房子,过候鸟式生活。还不到80岁……我估计如果出问题会在80岁之后,总会有人先倒下,那时会怎样就不好说了。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世事怎样变迁,春妮都满心祈愿,他们能如那常青之树,爱意永不凋零,携手相伴,直至岁月的尽头,将这份深情绵延至地老天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