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春妮 于 2025-3-1 06:08 编辑
北方春寒尚浓的清晨,卤香裹着烟火气漫过街巷。熟食店蒸屉揭开的瞬间,油润红亮的猪头肉冒着热气,勾得排队的主妇们翘首张望——这是北方人迎接龙抬头最朴实的仪式感。
发廊的推剪声此日格外清脆,理发师们握着银亮剃刀,在孩童后颈雕出青茬,碎发簌簌落在红绸布上。老辈人说“剃过龙头,霉运尽收”,镜中人眉眼清朗,仿佛真能听见鳞爪破冰的轰鸣。 民间亦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在北方,二月二龙抬头是一年中最具烟火气的节日之一。它不像春节那般热闹喧嚣,也不似中秋那般温柔含蓄,却有着一种质朴而生动的韵味。每到这一天,猪头肉的香味便成了这个节日最鲜明的符号。小时候,二月二的清晨总是被一种独特的香味唤醒。那是猪头肉的香气,浓郁、醇厚,从街角的熟食店飘来,弥漫在整条巷子里。妈妈们总是早早地排队,只为买上一份新鲜出锅的猪头肉。那肉皮油亮,肥而不腻,瘦肉紧实,入口即化。咬上一口,满嘴都是幸福的味道。而猪手更是孩子们的最爱,软糯的肉质,吸满卤汁的筋膜,每一口都让人回味无穷。北方的二月二,猪头肉和猪手是家家户户必备的佳肴,它们不仅滋养着味蕾,更承载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一年的期待。除了美食,二月二最让我难忘的,便是妈妈亲手做的龙尾。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妈妈总能用最简单的材料,创造出最温暖的惊喜。她会收集起平日里裁剪衣服剩下的彩布碎片,红的、黄的、蓝的、绿的……五颜六色,像是一块块小小的彩虹。然后,她用剪刀剪出一个个铜钱大小的圆片,用针线把这些彩布一片片连起来,布片之间用芦苇杆隔开,串成一条一尺长左右的龙尾,尾部用布条挂个小铃铛,龙尾的形状并不复杂,但每一针每一线都充满了爱意。龙尾做好挂在窗边,寓意二月二龙抬头,幸福生活有奔头。那时,妈妈也会把做好的小龙尾挂在我和二妹的衣服上。龙尾在身前飘飘荡荡,像是真的有了生命。我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在巷子里奔跑,龙尾随着我们的脚步摇摆,铃铛声清脆悦耳。大家互相比较着龙尾的颜色和长度,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那一刻,孩子们仿佛都成了小龙人,带着古老的祝福和希望,在春天里奔跑。多少年过去,但,每到二月二,那些记忆总会如潮水般涌来。偶尔也会尝试着用彩布做一串龙尾,虽然手艺远不及妈妈,但那份心意是一样的。我会把龙尾挂在窗边,让它随意飘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童年。 北方的二月二,是猪头肉的香气,是岁月深处最质朴的回忆。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依然能感受到传统的温度,依然能记得那些简单而美好的日子。愿这份记忆永远不会褪色,愿每一个二月二,都能让我们抬头望向远方,带着希望和勇气,继续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