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5-1-14 15:45 编辑
昨天的《新民晚报》的《夜光杯》副刊刊登王惠兰的文章,题目是《那些美好的相遇》,写了她在去年一共采访了四位对象的感想,其中的第二位说了我,让我感到突然,读罢让我回想起与三位采访我的记者的相遇。 第一位是《解放日报》周丹旎记者,她说曾经到复兴岛游玩过。一次偶然的机会在《老小孩网站》看到我写的关于到复兴岛游玩的博客,产生兴趣,后发现竟然居住在同一个新村里,于是发消息给我。当时是疫情期间,等到解封她要搬迁离开采访了我。为此,我联系了所敬仰尊敬的霜木老师,并请了他一起前来帮助我。最后,采访文章发表在三月三十一的《解放日报》上,整整一个版面,题目是《走进老人“在线精神养老”的真实世界》; 第二位是《现代家庭》王惠兰记者,或许是受到《解放日报》记者文章的影响,联系了我。通过霜木老师传话给我,让我支持并配合采访。也是缘分,得知记者是来自《现代家庭》杂志,顿时就感到十分亲切。因为当年的《现代家庭》杂志的印刷就在我曾经工作三十年的商务印书馆上海印刷厂,自然感情不是一般般呀。当记者与我见面,我说起这段故事,让她大为惊讶,很顺利地引入了正题,然后发表在去年六月份上半月的《现代家庭》上,题目是《夕阳无限好 上海老人6000篇网络日记 记录晚年生活》; 第三位是《腾讯》栾树记者,早些时候曾经要采访我,被我拒绝了。过了几个月后,通过《老小孩网站》再次联系了我。后来我想,前两位记者采访了我发表在纸质的报刊上,在我曾经的同事,同学甚至亲友都没有什么反应,考虑到网站领导的鼓励,加上有了两次的经验,在国庆节前接受了采访。去年底又两次登门拍照,表示将在明年初发表,还说采访文章还有守中等老师,目前还没有确切发表消息。 现在,我和三位记者都建立了微信联系,每每感觉到有重要的博客都会主动与之告知。当我把自己在去年底写的一篇算是年度总结分别发送给她们,受到极大鼓励,深深地感到我们之间的相遇是十分珍贵的并一直印在脑际,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