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范先生 于 2024-12-31 18:22 编辑
冬日之阳,暖暖的,贵贵的,是一个难得的好天气。趁着暖阳,先是到女儿所在学校,将一件经过老伴双手缝补的绒线衫交还给她,此外还将国际饭店的餐券给了她,由她负责安排,然后离开准备回家。 突然想起女儿所在学校旁边就是江浦路,记得我还是在印刷厂工作期间乘坐70路公交经过,迄今有四十余年没有走过了,索性在洒满阳光的马路上行走,一边走,一边回忆当年的情景:高郎桥,茭白园路,陈家头...... 记得当年的高郎桥周边全是低矮的破草房,破瓦房,都是那些当年从苏北逃难人群的聚集地。满眼望去是一大片黑乎乎,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居然还有一座叫“沪宁大戏院”,专演淮扬戏。现在的高郎桥据说就是长阳路桥,而我在江浦公园里看到一座叫做的“高郎亭”,也许是唤起那个时候此地留存下来唯一的回忆吧。 茭白园路,我原以为这条马路因为市政建设消失了,想不到还在。在茭白园路里有我原来就读出版印刷职业学校同班同学的婚房,他们俩毕业被分配在位于大连路上的新华印刷厂,他们的婚房曾经去过。他们居住的婚房估计被拆/迁了,我与他们之间的音讯也没有了。 陈家头,也在茭白园路附近,70路公交在这里设立的车站就叫“陈家头”。此地当年也是穷苦老百姓聚集的地方。每到夏天晚上经过,到处都是将桌椅搬到马路上纳凉的人群,现在那里已经建造了新村。 再朝北就是有大名鼎鼎的新华医院,我注意到现在的儿科急诊室位置好像是当年的杨浦区护士学校。毕竟是三甲医院,加上儿科的名气,扩展了许多,建立了许多新的诊室病房。 时代的变迁,旧的过去,新的到来。时隔四十余年后重新走在这一条马路上看曾经走近的地方,思绪不住地在脑际中翻滚,但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