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老工人 于 2024-12-8 16:11 编辑
青岛之行纪事
青岛是我熟悉的城市。这次应大学同学的邀请,从老家莱阳来到青岛,让我再一次解读了青岛。 那天我们是从威海到青岛,已经是下午了,车站人多十分拥挤,老同学在北站已经等候多时了。然后又一起坐地铁再换乘公交车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沿途许多美好的景色,一幕幕出现在眼前……老同学蒋伟还是那样精神烁烁,我们已经10多年没有见面了,话匣子一打开,就止不住了,高兴的一直唠到家门口。 西海岸新区一角 当天晚上,我们就住在他的二姑娘家,(孩子调外地工作闲房)拉开窗帘立刻就被室外灯火辉煌的高楼群吸引住了……情不自禁的想起了多年前1·22黄岛输油管爆炸事件:输油管道与排水暗渠交汇处管道腐蚀减薄、管道破裂,原油泄漏流入排水暗渠,处置人员采用液压破碎锤在暗渠盖板打孔破碎,产生撞击火花,引发暗渠内油气爆炸事故……如今这西海岸新区,马路宽敞,高楼林立,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百姓安居乐业,让人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二天老同学就亲自开车带我们去唐岛湾景区参观。一路上老同学不断的告诉我:唐岛湾内湾浅海水域、滩涂及其周边50-100米缓冲区域,规划总面积1637.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 1312.8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80.2%,包括近海和海岸湿地、人工湿地两类,涉及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淤泥质海滩、河口水域、库塘、运河输水河和水产养殖场7个湿地型,涵盖了淡水、咸-淡水和咸水序列,湿地类型多样,湿地特征典型,生态系统保存良好,在中国北方沿海港湾区域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较高的科学和保护价值。 我们去的路上还在著名景点“贝壳桥”旁停车留影,然后来到每年举行盛大啤酒节的青岛西海岸金沙滩啤酒城,现在虽然是淡季,但那些装备广告还保留在哪里,似乎让我们感觉到啤酒节那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的场面……海滩上还有不少游人在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摄影,那个跳极设备还高高地停留在那里……这一切好像再等待明年客人的到来……老同学告诉我,这是青岛啤酒节在开发区的一个分会场,每年这里的啤酒节人太多了,年龄大的根本挤不进来。我和弟弟妹妹在不同的景点,如建筑的楼阁、海滩、和那些海鸥拍照留念……我们来到青岛电影城的参观,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商场鸿宝祥公司、喆啡酒店、永安百货公司、祥茂肥皂厂、南洋烟草公司的招牌等等模拟情景,出现在面前……让我们身临其境,宛如又回到那个年代……留下了深刻印象。 下午来到了青岛电影博物馆,让我们知道了世界电影的发展史,以及拍摄电影制造过程,和中国的电影成长的历程……我们都是第一次来到这里,觉得很新鲜,学习到很多知识,受益匪浅。 隔日,老同学又带我们乘公交车来到青岛西部老市区,那青山怀抱中八大关风景区,仿佛进入一个色彩明朗的油画世界。漫步其间,目之所及层林尽染,不远处海浪声声入耳,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历史建筑,静静诉说着这座城市的故事,都写着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都在演义着祖辈受尽屈辱、奋勇抗争的故事。 我们好有兴趣地参观了公主楼。20世纪20年代,丹麦王子到青岛,见到此处景色怡人,濒临大海,适宜于度假修养,遂令丹麦驻青岛领事在此购地,设计建造了这座建筑。原拟请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时居住,后虽丹麦公主未曾来过,但仍被称为"公主楼"。它位于居庸关路10号,是一座丹麦式建筑,其外部由一组不规则斜顶屋面组成,南部为宽敞的方形露台,绿色外墙,院内一个个人物铜像活灵活现,宛如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我们几个人争先恐后的互相拍照…… 我们又步行来到了花石楼。1932年,一位名叫格拉西莫夫的白俄人在临海呷角上修建了这座海滨别墅 。主体共5层,顶层为观海台,侧有铁尖顶。由于楼内由大理石贴墙面,楼外又砌有鹅卵石,多年来人们一直称之为“花石楼”。解放前蒋介石曾居于此。老一辈青岛市民更习惯称花石楼为“蒋介石楼”,也叫做“蒋介石公馆”,1946年东北战时紧张,蒋介石秘密飞到青岛,即住在这里,是青岛颇具特色的著名建筑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陈毅、曾经先后来青岛下榻花石楼。陈毅元帅还在此挥毫写下著名诗篇《初游青岛》。我站在门前,仿佛遥远可听见那历史的滔滔之声…… 我想起青岛还有一个别称为琴岛。于是,错觉里,它似乎具有声音:的确,走近它我分明听到风吹波音铮铮如琴,不断奏出万壑争流的响声…… 我站在位于前海海滨风景区五四广场,放眼青岛新市区的标志性建筑—高大雄伟的红色火炬雕塑,心情如潮水一般久久不能平静……火炬雕塑高30米,直径27米,重达700顿。它突出了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线这一历史背景,深含着催人向上的浓厚意藴。火红色螺旋向上的钢板结构组合,以简练的手法、简洁的线条和厚重的质感表一股腾空而起的劲风,给人以力量的震撼.。我们似乎听到了,“还我山东、还我青岛”的呐喊声…… 红色火炬雕塑 1919年爆发的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就是青岛的**问题。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和平会议”。会上,中国政府提出了收回青岛**要求,却遭到英法美日等国的拒绝,消息传来,举国震惊。5月4日,北京学生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学生们的爱国行为,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彻底粉碎了日本企图永久占领青岛的阴谋,由此也诞生了中国青年自己的节日。我和老同学站在高高火炬前合影纪念,并默默向哪些当年的革命青年学子们致敬! 来到青岛必定来栈桥,它是青岛标志性的历史建筑。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调登州镇总兵章高元率四营兵力移驻青岛,始在前海搭建一铁木结构、以木铺面的栈桥,长约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作为海军码头。由于多年历史的发展变迁,这里已经成为百姓旅游景点的打卡之地。这是一条伸向大海里的长堤。栈桥,像一条长龙横卧于碧海银波。闻一多先生曾在散文《青岛》中这样描绘黄昏时的栈桥:“西边浮起几道鲜丽耀眼的光,去别处你永远看不见的。”我和老同学在这里多处留下纪念照片,还目不转睛欣赏着海上汽艇翻滚的精彩表演呢! 青岛栈桥外景 几天来倘徉于青岛的大街小巷,我忽然发现古老的青岛处处都洋溢着青春的笑脸,它充分发挥老工业城市的作用,不断为国家做出新的巨大贡献!现代化的青岛正张开双臂,向四海宾朋展示着她迷人的画卷。老同学不顾劳累又陪着我们来到了青岛千里海岸观光廊道,那里的海浪、礁石的景色留下深刻印象,妹妹在海边捡了几个海星星准备带给外孙女……兴奋之余,我们又围着海边坐着“观光车”转了一圈……深潜赛艇、摩天轮空中游船,进入视线……我站在海边,心情激荡,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位诗人赞美青岛的诗句:“青山比海映红楼,仿佛人在画中游,天上人间无觅处,岛城美景胜瀛洲。”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啊! 离开青岛分别之际,老同学全家又在黄岛区著名的晟合源酒店宴请我们兄妹三人,我们唠了学校的生活,同学之间互助的友谊,铭刻心中的那些故事……他开车送到地铁站口,又让他的大姑娘恋恋不舍的把我们送到火车站门口……我的眼睛模糊了…… 那天我回家坐在火车上,似乎还驻足在青岛海岸,听着大海的旋律,眼前翱翔的只只海鸥,瞬间似乎已变成一只只神鸟、幸福鸟,正在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我虽然感到青岛无与伦比的美丽印象十分深刻,但它也比不上老同学的那寒窗情谊深,这就是我青岛之行的感受啊! 2024-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