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南西北 于 2024-12-7 13:45 编辑
老有所为,“为”什么,怎样“为”? 老干部开会常说要“老有所为”,但是“为”什么,怎么“为”呢? 我们这些退休老人,退休前从业不同,退休后身体条件不同,兴趣取向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答案不会相同。但是,既然都是老年,都已退休,就有“共性”可言,本文就想抛砖引玉,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以为就是五件事: 一、担当自己。有三个意思:一是尽可能调理好自己的身心,保持自己身体心理基本健康,平平安安“别出事儿”,这是“老有所为”的基础、本钱,是“老有所为”的核心。二是保持或坚持自力更生精神。自己的事,自己能做的,一定要自己做。能独立生活的,不要依赖子女;能自己走路的,不要坐轮椅;能自己吃饭的,不要用别人喂;能自己上厕所的,不要用别人帮……总之就是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哪一步,尽量不给或少给子女添麻烦,添负担。第三,如果自己到了无可挽回的最后一步,面临减少(自己和大家的)痛苦和延长(苟延残喘的)生命的抉择时,就决然选择前者,放弃无谓的治疗,坦然走向另一个世界,这也是一种“作为”。 二、侍奉父母。趁着父母健在,自己身体精力还行,好好侍奉他们吧,你怎样孝敬他们都不会过分,都报答不了他们的养育之恩。千万不要用任何借口拖延这件事,一旦“子欲养而亲不在”了,你会终生遗憾,于心不安。 三、善待老伴。老伴是你一生中吃同锅,睡同床,同甘共苦最多的人,是你一生中除父母子女而外最亲最近的人,是你的恩人。她(他)把一生奉献给了你和你的家庭。好好地珍惜她(他)吧。有她(他)在,不论是健康还是抱病,都是你的幸福。她(他)没了,你连个作伴吵架的人都没有,你会孤独寂寞的。 四、帮助子女。身体和精力允许,帮助忙碌的子女带带孩子,做做家务,甚至帮忙他们的事业,既帮了子女,又享受天伦,愉悦身心,何乐不为? 五、余热(做动词用)社会。这里的“社会”,包括亲朋、邻里,以及其他各种人和团体、事业。我们几十年享受他们的恩惠,现在以自己的专长、爱好、体力、财力,精力、能力回报他们,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奉献余热”和“老有所为”。社会养育了我们,我们做些回馈,也是义不容辞的,能多做些,就多做些吧。 怎样“为”? “为”的方式方法内容太多了,言而不尽,我主要想说的 “有度”。 一、担当自己要有度。也有三个意思:一是做了一辈子“应该”做的事,现在有条件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二是不论做什么,大事小事,事要平安稳妥,力所能及,不要逞能冒险,勉为其难。要明白,如果你受了伤,有了病,出了差错,上侍奉不了父母,中善待不了老伴,下帮助不了儿女,这不仅是你自己的事,也给家庭和社会添麻烦。三是不要过分自强,要承认自己的“老”,自己做不了的,可放弃的要放弃,放弃不了的,该求助的要求助。 二、侍奉父母要有度。两个意思:一是孝敬父母责无旁贷,但也要量力而行,你也六、七十岁了,别把自己累坏了,熬垮了,那样你就伺候不了父母,还会给父母和儿女添负担。二是要给父母以“自由”——尊重父母的生活习惯,不要用你的模式要求管理他们;要信任他们的自理能力,不要事无巨细全包办。 三、善待老伴要有度。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留有相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关心”太多太严,如同攥东西攥得太紧,他(她)要挣扎,要反抗,要流失的。 四、帮助子女要有度。其一,理由同前,不能太累;其二,要相信子女,放手子女,给子女留有空间和权力,管事不要太多太细,莫做费力不讨好,令人讨嫌的“太上皇”或“皇太后”。我的原则是:参谋不决策,帮办不包办,不主动“参政”。 五、余热社会要有度。你的奉献要适合社会的需要,社会不需要的,不要自作多情,你做了是费力不讨好;别累坏了自己,那就再不仅不能余热社会,还会给社会“找事”。 综上所述,老年人要老有所为,就要“担当加有度”,协调把握好这两者的关系,你才有望真正做到“老有所为”。 一家之言,一孔之见,希望引发更多高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