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9 小时前 |
---|
签到天数: 80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版主
 
- 积分
- 28480
|
作品类型:原创
本帖最后由 汉风【唐山】 于 2021-4-8 08:53 编辑
知道还乡河边有个相古庄的村子是在当地摄影家和乡土作家高景生老先生的镜头里和文字里。今年清明踏春的季节到了,有幸随摄影协会采风团来到了相古庄探个究竟。
汽车进入燕山山脉不久就下了112国道,行驶在进村的乡间路上,只见到处是盛开的梨花、杏花还有李子花,山环水绕的小山村被包围在花的海洋里,大家下的车来争相拍照。
这里的李子花和公园里的可不一样呢,虽然花不大,还没有到盛花期,仔细观察,青里透白,仿佛正在孕育着勃勃的生机,在宛转如虬的枝杈上,有的洁白如玉,有的婀娜多姿,我尽情的把她们都一一地留在我的镜头里。
乡间的美景让我陶醉,也让我想起了这里发生的古老的故事。明永乐年间,前元残余势力鞑靼首领阿鲁台大举犯边,朱棣决定再次扫北。为做好战前准备,朱棣决定亲临遵化的白冶庄、钉甲岭察看冶铁和兵器打造情况。他顺党峪北路口东行至十余里,忽见那还乡河边群山四围,堂局开阔,峰拥碧水,波映天光,在那漫山遍野的春色里,桃花灼灼,梨花艳艳,杏花灿灿。朱棣大喜:“好个人间仙境!”话音刚落,杏花丛中悠悠然飘来一阵歌声,朱棣寻声望去,只见一绝色村姑正在疏花理枝,人面春花相映迷人,早有下人问后回话,说是窦氏村姑在打理农事。朱棣一声口谕:“让她随了!”这窦家少女被扶上一温顺白马,随着当今皇上转了铁厂转莫屯,看完丁家岭,便打马奔北京住紫禁城,竟当起了皇妃娘娘。她那不起眼的小山村,也成了世上有名的“娘娘庄”。 俩月后,乡间小麦慢慢泛黄,紫禁城中窦妃娘娘也是娥眉日紧,愁容渐多。朱棣问过,才知她在想那邻村才家相公和才家相公每年给她专备的麦黄杏。朱棣便命六百里加急去遵化取杏。
也是御差走得急,行前竟忘了问才家相公生于何村,长在何地。他想,既然窦娘娘想才相公,那我就问“想公庄”在哪儿好了。乡人不知有“想公庄”,但产杏的那个村子就在湖边。才家相公见了御差,赶紧剪下细嫰的柳条,编成十个筐子,盛满饱熟的香白,盖上杏叶,让御差急送回宫。
话说自打御差叫了声“想公庄”后,“想公庄”的村名就传开了,这一传可把“想公庄”的女孩家坑苦了,您说出门在外,人家问“哪庄儿的?”她“想公,想公”的哪里说得出口!只得把“想”改成“相”,改字不改音,叫着顺口。“公”改成“古”,从此,相古庄的村名保留至今。
在村口,我遇见了带着红袖标的巡山员,遂走上前去和他主动搭讪。他告诉我,这村子四百多户人家,有一千多口人,以规模化种植水果为主业,其中以白杏最为著名,我问他这白杏很大吗?他告诉我,最大的杏儿一斤只能称四个,杏儿成熟时以电商的形式远销全国甚至日本新加坡,看来这古老的故事名不虚传呢。
在农家院吃过中饭,大家又迫不及待地来到村子不远的水库边拍鸟儿。在田边,见一老农七十有余,精神矍铄,手拿铁锨正在整地,我随即和老人攀谈起来。老人告诉我,这里是老区,当年抗日小英雄雨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带。1943年春,抗日名将、我八路军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部在这一带和日寇发生了激烈战斗,毙伤日伪军400余人,给日寇造成了重大伤亡,而我军仅伤亡28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传奇。
看来,这里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等麦收时节杏儿熟了,我还会再来,倾听这里正在发生的新传奇故事 . . . . . .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会员
x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