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南西北 于 2018-7-13 05:25 编辑
介绍一句“土产”的歇后语 咱们这个年纪的人大都看过电影《青松岭》,影片中张万山的大鞭子应该是记忆犹新吧。 这杆鞭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竹子做的鞭杆,皮革细条拧成的鞭身,和鞭身末端的鞭鞘。 为了鞭子抽得响,也为了抽马抽得疼,鞭鞘常用长30——40厘米,粗三、四毫米的单根皮条做成。 赶马车的“车把式”就是靠着这样的长鞭训练和驾驭马匹,使它们驯服地为人类驾车服务。 语言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我家乡的乡亲们就因此发明了一句我至今没有在网上查到的,生动形象的,而且让我至今想起来都忍俊不禁的歇后语: 赶车的盖鞭鞘——暖和一条儿是一条儿 这条歇后语,从字面上看,它的“引子”部分是一副画面:一个马车夫驾着马车在天寒地冻中行走,把一条又短又窄的鞭鞘“盖”在冻得发抖的身体上,这样地杯水车薪,这样地无济于事。 而它的“后衬”,则反映出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虽然天气寒冷,我没有足够的衣服以御寒;虽然鞭鞘所覆盖的面积与整个身体比起来微乎其微,但是我还是拥有,拥有一条鞭鞘,我就要利用好它,把它“盖”在身上,取得那一部分的温暖;而这样,总比全身都冻着强得多。等这“条儿”暖和了,我还可以温暖另一“条儿”,这样轮番下来,说不定可以达到全身的温暖。 当然了,也可以它从消极方面理解:这天寒地冻的,我只有一条鞭鞘可以“盖”在身上御寒,其它部分全冻着,一点儿别的指望都没有,反正最终也是被冻死,那就过一会儿算一会儿,“暖和一条儿算一条儿”,得过且过吧。 究竟怎么理解才正确,这要看当时的语境,主要是说话人的语气和表情,也要看听者的心境和心态。 总之,我是很喜欢这条歇后语的,因为它出在我的家乡,用在我的家乡,活在我的家乡;因为它的画面活泼,幽默,夸张,又很接地气,而寓意却悠远绵长,省人至深。 亲爱的朋友,我说得对么? (2018.7.12)
|